医院用氧是用氧气瓶好还是PSA制氧机好
2025-09-03 17:32:27
在医用氧领域,早期主要以购置氧气瓶的方式来进行医用氧供应,但随着变压吸附技术的不断进步,商业化制氧设备逐渐具备可行性,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也随之崛起,成为主流的医用氧解决方案。不过,对于已建成的医疗机构而言,最佳方案并非简单地二选一,而是打造一套“以主力设备保障稳定供应、以应急措施确保底线安全”的综合体系。下文将针对这两种供氧方式展开全方位对比分析,为医疗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一、管理难易
医用氧气瓶
1、 需建立完整的供氧链路( 采购→运输→装卸→储存→分发→空瓶回收→库存盘点 )。
2、 须通过危化品资质审批,仓库管理要做到防震、防撞、防火、防油、防高温等。
3、 对氧气瓶进行空瓶回收、满瓶补充,定期对气瓶做安全检查。
4、 可能存在交接班人工记录出错(用氧量统计滞后、不准确),以及交接班断氧风险。
5、 应对突发激增的用氧需求时,能力弱。
6、 多科室之间的协调用氧相对复杂。
PSA制氧机
1、 一旦完成制氧系统的安装、调试与验收,接下来主要是对系统的监控与日常维护。
2、 PSA制氧机可实现密闭管路输送,通过管道直连病房终端,无开放暴露情况(泄露风险低)。
3、 制氧机可按要求产出氧气,在供氧充足时进入待机模式,整体节能高效。
4、 PSA制氧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实时监测氧气流量、纯度。
5、 数据化管理系统支持远程监控和预警,无需人员值守。
二、安全便捷
医用氧气瓶
1、 医用氧气的钢瓶完全依赖人工搬运、替换,应急响应慢。
2、 氧气瓶可以随时随地移动到任何需要的地方,特别适合临时用氧场景。
3、 氧气瓶更换会导致供氧中断,不适合给危重病人更换气瓶(更换气瓶一般会花费几分钟)。
PSA制氧机
1、 制氧机一旦完成调试验收并投入使用,即可视为是安全的。
2、 医用制氧系统提供氧气浓度为93± 3%的医用氧气。使用者可根据制氧机设备上的相应的装置,定期查看氧气纯度、压力。
3、 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减少人为误操作,系统更加安全、稳定。
4、 建立中心供氧系统,氧气通过管道输送到病房床头、以及不同科室的终端接口
5、 用氧终端即插即用,可做到不间断供氧。
三、供氧品质
医用氧气瓶
1、 瓶装氧气一般由工业化大型空分设备生产,氧气纯度通常稳定在99.5%以上,杂质含量少。氧气品质可满足绝大部分医用需求。
2、 氧气品质会受到气体公司的生产标准和运输储存过程的影响。
3、 使用超过半年以上的钢瓶,瓶内可能发生锈蚀,导致氧气纯度下降,增加患者的健康风险。
4、 随着瓶内压力的下降,后期残气中混入空气会增多,会使氧气纯度无法维持稳定。
PSA制氧机
1、 PSA制氧机采用物理分离技术,分离空气中的氧气与其他成分,氧气纯度可达99.5%,产品氧气纯度高且稳定。
2、 系统内置仪表可实时反映氧气的核心指标——纯度、流量与压力。
3、 系统内置多级过滤装置,可除油、除水、除杂质,有效保障产品氧气品质。
四、用氧成本
医用氧气瓶
1、 设备采购费用较低,不涉及管道铺设。但需要专有库房储存氧气瓶。
2、 医用氧气瓶前期投资较低。(主要是气瓶、减压阀、湿化瓶和流量计等购置或租赁)
3、 氧气瓶购买价格存在市场波动,有可能增加医用氧开支。
4、 氧气瓶的“转换”以及气体残留会导致高达15%的气体浪费。
5、 钢瓶购置/租赁和检测费用会随着用氧量的增加而增加。
6、 医院至少需要2-3人分3班来管理气瓶(包括清点库存、联系供应商、搬运更换)
7、 医用氧气瓶供应延迟可能会引发其他的问题。
PSA制氧机
1、 需要有前期投资成本(较医用氧气瓶高)
2、 一般来说,医院在前期的投资,能在2年左右获得回报。(具体取决于用氧量)
3、 对于医用制氧机来说,医院的后期成本主要是花费在电费和维护上,与气瓶相比,医院可实现较大节省。
4、 在氧气使用上,不存在较大损失或浪费。
五、场景适配
医用氧气瓶
1、 临时性医疗机构:如方舱医院、展会医疗点;
2、 山区诊所:供电不稳定,导致设备停机风险;
3、 应急备份:作为中心供氧系统的备份,在停电或制氧机故障时紧急启用;
4、 小型卫生院、诊所:用氧量小的医疗机构;
5、 科研场景:99.5%以上高纯氧科研应用。
PSA制氧机
1、 新建院区:优先考虑现代化中心供氧系统;直接规划中心供氧系统比后期改造更加经济;
2、 固定病区:病房、手术室、抢救室等用氧需求稳定且集中的区域;
3、 中型及以上的综合医院:保障日常大量用氧;
4、 偏远地区医疗机构:减少对外部氧气供应的物流依赖,保证氧气自给自足。
上一篇:如何判断制氧机分子筛受损需要更换
下一篇:中心供氧系统适用范围有哪些